APP收集个人隐私新规范出台,用户隐私这次可以得到保障吗?
发布时间 2019-08-13 22:10:56 浏览量 1574
我们在下载并安装好一个APP后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注册过登录前必须要阅读并同意APP开发公司方的隐私条款,即对方可以获取和收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,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应用运行相关的信息,或者是是超出这个范围内的,我们的别的隐私信息。如果我们不勾选同意按钮,那么将无法注册和继续使用该APP。
可以说,这样的协议,看似有商量的余地,其实有点类似于霸王条约,如果不同意,将无法使用,绝大多数用户想要用这个APP,就只能勾选同意那一格。而这样的现象几乎出现在当前的99%的APP中,所以早有人发出了质疑的评论:难道我们想要使用APP,就必须被迫同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协议吗?
近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《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(App)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(草案)》。其中的各项规定表明,将来即便我们拒绝了该类型的条款,也可以继续使用app提供的服务。消息一出,便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议论,大家都表示,希望能通过这次规范的出台,为APP开发方这种强制性获取用户信息的行为做出约束,让我们在使用APP时不用再担心信息被出卖。
《草案》中有明确的规定,App应当在得到用户同意后才可以共享和转让用户的信息,且不能收集超出APP提供的服务范围之外的个人信息。APP运营者应当履行保护用户信息的义务,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保障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。如果APP中有收集个人信息的第3方代码或是插件,APP应该对该行为负责。
同时,《草案》中提到了"最少信息"这一概念,指的是APP中某一类服务运行所必需的个人信息,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信息,那么将直接导致该服务无法正常运行。还有法律以及各项相关规范性文件中要求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。比如求职招聘类型的APP仅可以对招聘方用户收集身份信息。而安全管理、输入法以及浏览器这三种类型的APP可收集的最少信息只有"网络日志"。
《草案》还规定,APP在收集某项服务所必需的最少信息时,必须提前获取用户的同意,超出最少信息范围以外的个人信息,需每一项都征取用户的明确同意,我们可以实时查询APP已获取到的个人信息类型。另外,APP不能因为我们拒绝被收集"最少信息"范围以外的个人信息,而停止向我们提供服务。
如果用户已经拒绝了APP提供的某类型服务,APP方必须保障其他服务正常运行,且停止收集该服务所需的用户信息,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删除或是匿名。
《草案》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起草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共同发布,向全社会征求意见,截止时间为8月31日24:00。希望该规范最后可以顺利出台,毕竟相信每一个用户都不希望以隐私信息来交换app的使用权。